不能忽视隐藏在小程序背后的大问题

小程序因“用完即走”、不用下载安装等特点,近一两年来发展迅猛。但记者调查发现,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,小程序也暴露了诸多问题,有的成为虚假宣传的“重灾区”、售假高仿的“新天地”,有的扮演着套路贷等违规APP“中转站”的角色。(7月11日 新华网)


当下,各类“小程序”应用市场的表现可谓十分亮眼,与传统手机APP相比,其无需下载安装、线上即时使用、适用场景丰富等特点,所凸显出来的便捷性、实用性更是“吸粉”无数,深受年轻“手机党”的热捧。有数据显示,2018年底微信小程序数超230万、日活用户超2.3亿人次;百度日前公布他们的智能小程序月活用户2.5亿人次,入驻小程序数量突破15万个......由此可见,“小程序”应用市场不仅“前期给力”且“后劲十足”,毫无疑问,在未来一个时期内,“小程序”必然会成为整个手机应用市场的“新晋之星”。


然而,在小程序开发上线数量与用户数量节节攀升的背后,是越来越多地被暴露出来的“大问题”:屡禁不止的售假、无序广告的植入、虚假宣传的泛滥、违规软件的中转、打卡圈钱的套路......这些隐藏在“小程序”背后的“大陷阱”,不仅使众多小程序用户“防不胜防”,更在很大程度上扰乱、制约着行业的良性有序发展,皆此种种,皆为乱象,皆此乱象,亟待涤荡。


那么,尽管诸如百度、阿里、腾讯等业界“大佬”正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誓要打造各具特色的小程序生态,华为、小米等国内手机龙头产商也在下大力度改进小程序项目,在此基础上,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,这些互联网公司还会不定期清理一些违法违规小程序,对一些敏感词、关键字进行屏蔽,如此的“不遗余力”、“煞费苦心”,为何小程序乱象却仍然“越禁越多”、无法根治?究其原因,还应进行更深入的纵向挖掘。


首先,由于当下正处于“小程序”市场的快速膨胀期,各大平台竞争日益加剧,在这样一个平台绞尽脑计吸引小程序商加盟的阶段,所谓的“自己查自己”能否客观公正便有待进一步讨论商榷了。且从现状看,然相关企业会“不定期清理违规小程序”,但小程序“变换马甲”后继续活跃的情况大量存在,这正是由于平台的“事前放任事后监管”所致,由此可见,此类监管封禁的处罚措施力度的确“绵软无力”了些。


此外,相较于传统APP高昂的开发费用,小程序的“入场费”则显得“低出天际”,甚至只需几百元,便可实现一款商业小程序的“私人订制”。而偏低的开发成本则从侧面反映出,即便是违规被禁、“易容换貌”后再上线也是“轻而易举”、不费吹灰之力之事。同时,消费者盲目跟风,尤其是在使用一些在朋友圈“爆红”的小程序时,“自御属性”几乎为零,对于自己个人信息的授权使用、较长的条款规定等细节关注度不够,防御度过低等疏忽,不仅是造成自身权益受损的重要原因,更成为了日后维权路上的“绊脚石”。


那么,要从根本上解决“小程序”所暴露出的诸多“大问题”,单纯依靠企业自身这位“既得利益者”的内部监管,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要提供小程序服务的互联网公司与相关市场监管部门“多方联动”,方可奏效。首先,相关部门要严把小程序平台的准入机制,在以公司注册、商标、税务等资质作为进入条件的同时,将相关数据共享给公安、工信等监管部门,及时进行备案,同时各监管部门要建立有效的监测技术,加大对违规“小程序”打击的力度;其次,要进一步明确平台的管理责任,督促平台发挥主体责任,同时可参照结合信用监管体系,将违规责任人列入黑名单,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;最后,作为“小程序”用户而言,在享受便捷、快速的服务同时,亦要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,切莫要掉以轻心,落入违法违规“小程序”的“大陷阱”之中。

文章出自:深圳微信开发公司,原文地址:http://www.iswweb.cn/news/1956.html,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即可!

本站文章大多数属于原创文章,欢迎大家转载!少数我们转载文章的文章,如未获您授权请点下方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下线处理!

相关内容